導師專訪 | 畢業等于失業?商科導師親述成功留美求職經歷!
發布時間:2023-10-24 作者:admin
經濟寒冬帶來的就業頹勢讓人心驚膽顫,2023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同比增加82萬。據數據顯示,每5個畢業生中就有1個找不到工作。
不僅國內如此,在海外的留學生們,同樣面臨就業難的局面?!按髲S裁員”“簽證緊縮”,一個一個接踵而至的困境,仿佛想要把在外艱難求學的學子們全部“趕”回國內。
但對此,大部分已經出國求學的留學生們,還是想要再盡全力“茍”一“茍”。調查顯示,百分之80以上的同學赴海外求學,目的都是為了今后的職業發展。
所以,如果能夠在國外找到一份工作,無論是對長期留在海外發展,還是回國晉升,都無疑是錦上添花。
不過,現在的就業環境,還能在海外找到工作嗎?
考慮到大部分同學的需求,我們采訪了一位像是拿了“爽文女主”劇本一樣的美籍華人導師,“四大Manager”、“兩年半內升職兩次”,這些都是她曾經的成就和榮譽。
但在和她深入交流之后,我們發現,其實她的每一份成功背后,都有勤勉的付出和努力,她走的每一步都是真實。
沒有什么“開掛”,也沒有什么“天賦”,只有實實在在的長遠規劃和不斷的能力訓練。因此,我們將她的故事編輯成文章,希望能夠給目前還在求職中迷茫和掙扎的同學們一些方向。
Tina
美籍華人
金融/審計/會計方向導師
美國名校商學院畢業,畢業后曾就職于跨國上市公司審計部門,后就職于EY Financial Service Office資產管理審計組,兩年半內兩次升職擔任Manager?,F任職于一家頭部私募基金公司。
Tina對于美國商科申請和求職有多方位的深入了解,長期指導應屆生實習以及全職的求職過程。基于多年的海外工作經歷以及對美國求職市場的熟悉程度,她曾經為多名同學提供過簡歷潤色、面試培訓、職業規劃等專業性的指導,也幫助過多名同學不但斬獲名校Offer,也成功拿到工作機會。
01 求學之路
“一定要做出改變”
隨著2023年出入境政策的放開,留學市場也逐步開始“回暖”。在今天的留學熱潮下,似乎選擇出國讀書已經不是一個具差異化的選擇了。而在Tina導師選擇留美深造的時候,這并不是一個具有很多參考信息的 “常態化選擇”。
據《留學白皮書》的數據顯示,2011年選擇出國留學的人數約33.9萬,雖相較2008年已有20%的年增長率,但那時國際經濟局勢走向不明朗,海外求職的壓力不容小覷。要選擇這樣一條留美求職就業的路線,需有很強的目標感,規劃意識和行動力。

*圖源:出國留學網,侵刪
據Tina回憶,在進入大學的那一刻開始,她就已經在分析自我優劣勢,并思考未來的路徑選擇了。國內985還是海外名校碩士,這二者看起來都很具吸引力,但無論哪個,都無法保證畢業后一定能得到一份滿意的工作。
懷揣著對不同國家文化興趣的Tina深知,如果不早點確定好方向和規劃,那這份興趣也只會停留在心里,不會對現狀有任何改變。
蕭伯納曾說, “這個世界上,取得成功的人是那些努力尋找他們想要的機會的人,如果找不到機會,他們就去創造機會”。

*圖源:Pinterest,侵刪
既然想要在美國求職,那就先踏出一步:去美國讀碩士!于是,Tina從大一就開始了她的留學規劃。不過因為家里之前并沒有出國留學的先例,所以大部分信息都是靠和留學機構溝通,以及自己四處收集獲得。
整合得到的一個信息,即是目前的社會工作專業并不符合自己的長期發展。所以,Tina選擇在大一結束時,以專業一名的身份從社會工作專業轉入了更有前景的會計專業,這也為她后來的申請之路定下了十分明確的方向。
大一是忙著轉專業和定方向,大二到大三Tina將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對會計專業的探索上,當然,除此之外她和大部分中國學生一樣,用了很多時間痛苦地進行語言學習。
到了大四,她抱著提升英語的強烈愿望,選擇了去UCD交換和學習,而在這次交換結束后,她的托福也考到了105的分數。也正是因為這次交換,Tina更加堅定了自己到美國學習會計的想法。
*圖源:UCD官網
隨著GMAT成績的順利出分,她陸續拿到了一些美國會計碩士的offer。與大多數中國學生偏好高排名和國內知名度高的院校一樣,Tina選擇了專業好,商學院排名高的碩士項目。
02 從0到1
“不信我找不到工作”
美國讀研期間,Tina身邊一些中國同學也對美國求職充滿了熱忱,但現實卻很殘酷,能留下來的人微乎其微。
過程越曲折反而越激發了她的斗志,她懷抱著“我不信我找不到工作”的想法,開始了一次又一次的海投和面試。在拿到一份工作offer前,她已經投了幾百份簡歷。
學校的Career Center是專門支持學生就業求職的部門,他們會盡可能地去支持學生找工作,所以當時的Tina幾乎每個月都會約見求職部門的Career coach。
*圖源:USC官網
如何優化簡歷、如何準備面試,Tutor都一一幫她解答和分析。除此之外,Career coach幫助她解決了非常多關于求職上的困惑,如果有相同專業的學長學姐,Tutor也會幫忙引薦。
在有成功經驗的前輩那里,Tina得到了很寶貴的一些建議。和留學申請一樣,在美國找實習或全職工作,也需要至少提前一年就開始準備。
并且,須要花大量的精力去做Networking。對那些剛入學的新生,如果想在研一尋找暑期實習機會,前輩們都建議在開學的八九月份時,就要開始準備投遞簡歷了。
*圖源:哥大官網
而這個時候的Tina也突然意識到,國際生——尤其是中國學生,找工作確實要付出比旁人更多的精力和心血。她開始每天花大量的時間訓練自己的面試技巧,每一個問題,每一次回答,都在她的一次次準備和修改后變得更加完善。
雖然嘗試了很多次,也失敗了很多次,但在得到一份工作Offer的時候,Tina發現,自己求職的能力已經被培養出來,之前所做的努力果然也沒有白費,而是成為了她日后工作過程中有力的武器之一。
03 快速晉升
“我的目標一直很明確”
讀完1.5年制的碩士項目后,Tina便開始了在美國的全職工作——在一家跨國的上市公司做審計。
但這并不是她理想的offer,因為早在研一開始時,Tina就已經給自己設下了美國求職的目標:“一定要去四大”。于是,在一份工作做了大概1年半后,她就抓住機會應聘了安永。
*圖源:LinkedIn,侵刪
進入美國安永工作,在此時仿佛已經水到渠成了,因為比起一次找工作時的手足無措,這次面試,Tina已經完全知道招聘者們想要什么樣的員工。
她的自信、主動地表達,再加上過往的實習和全職工作經歷,面試官們被她牢牢地吸引住,終她順利進入安永從事審計的工作。
在美國,不僅僅是華人,亞洲人也很多。大家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只知道埋頭干活。但已經深諳美國文化環境的Tina很清楚,在美國的職場上,一定要主動地去表現自己。
只有把自己的優勢展示出來,把自己成功的項目成果展現出來,才有可能被看到的機會。
在安永工作期間,Tina的專業能力和積極的態度就被當時的合伙人看在眼中,很快,晉升也變得順理成章。
因此,在安永工作的兩年半里,Tina兩次升職,并且成為了她團隊中一個被提前升職成為Manager的人。
*圖源:安永官網,侵刪
不過,在做到Manager的二年之后,Tina就開始考慮下一次工作機會了。因為要想持續不斷地提升,跳槽無疑是很快的途徑。
她向之前的老板尋求建議后,開始關注不錯的工作機會,終選擇了跳槽到現在就職的私募基金公司,實現了收入成倍地增長。
04 留美工作
“努力和時機缺一不可,但更重要的是堅持”
回看自己過去的經歷,Tina認為,要想留在美國工作,一定有努力和時機的雙重加持。
尤其是對于學商科的學生來說,進入四大一定是成長快、能力得到大提升的一個途徑。同時,在四大能獲得的種種機會,對商科學生來說是非常其珍貴的。
特別是對于想進投行,但因為種種原因沒能進去的同學來說,四大可以作為一個很好的跳板。如果你曾經在四大的估值部門工作過,那么你就能夠獲得一張進入投行的資格入場券。
Tina遇到過很多想留在美國工作的學生找她尋求建議,但是很多人都太怕失敗了,以致于不敢全力以赴來只做這一件事。
*圖源:Tina老師供圖,請勿轉載
這樣的言論出現過很多次,“我想一邊準備留美一邊也能把握住國內的求職”,“我選擇的學校平衡了回國的可能性和留美的可能性”,“聽說現在已經越來越卷了,我覺得我可能努力了也留不下來”...
前浪的成功振奮人心,但又總有人擔心,這樣的成功并不能一定復制在自己身上。Tina曾聽過一句話,不成心專一事,決不能達成一志。
選擇多其實是個好事,但有時也因這樣多樣的選擇,才少了一些孤注一擲的堅持。
05 教育精神的萌發
“用我的經歷幫助到更多人”
Tina成為我們導師的初衷,是想用自己的經歷幫助到更多有這樣想法的同學。她也曾因為缺少一些信息,差點錯過了很好的機會。
比如她剛開始準備留美求職時,以為美國和國內一樣,一個院校的title是名企的敲門磚。
后來在安永時,Tina有一些同事畢業的院校,在國內可以稱得上是名不見經傳,但在美國卻是四大的Target School。Tina求職的那年,四大只從她同屆的幾百個畢業生里,只招了個位數的學生,但每年TargetSchool輸送進四大的學生卻絡繹不絕。
像這樣的信息在她籌備求職之初,是完全缺少的。所以,Tina一直也將Networking視為求學和求職之中的重要環節之一,前浪的經驗分享總是彌足珍貴的。

*圖源:Tina老師供圖,請勿轉載
現在的Tina在看到剛進入大學的學生時,總是會想起當初的自己。因此,她十分樂于和自己的學生去分享所有海外讀書和求職的一些真實的信息,但每次也會感嘆,如果自己當時在國內讀本科時,就有這樣的人來指導自己,自己求職的道路一定會順利很多。
寫在后面
“用我的經歷幫助到更多人”
可以說,Tina對很多學習商科的同學而言,是一位非常好的榜樣。她不但在美國的職場環境中不斷晉升,更在一路的磨礪和挑戰自我中,成功留在了美國。
她除了是一位職場上的成功者之外,也樂于分享自己的經驗。她幫助無數學弟學妹和新生同學,在艱難的求職路上找到了工作,也為很多迷茫的學生指點了迷津,找到了未來的職業方向。
她說,就算開局很難,但只要能夠走出舒適圈,突破自我,一定能夠得到自己想要的。
這句話不僅僅是對正在求職的同學們說的,更是對所有有目標有追求的同學們而說。只要懂得把握機會,全力以赴,想要的一定會手到擒來。
? END ?